水处理厂案例

2025-03-20 分类:项目案例

在线浊度检测仪在饮用水处理厂中的典型应用案例

水处理厂案例

案例背景

应用场景:某市政饮用水处理厂 

核心需求:确保出厂水浊度符合国家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,要求浊度≤1 NTU(特殊情况≤0.5 NTU),同时优化滤池反冲洗流程,降低能耗与水资源浪费。

在线浊度检测仪的应用方案

1. 安装位置

滤后水管道:在砂滤池、活性炭滤池出口处安装在线浊度仪,实时监测过滤后水质。

出厂水总管:在清水池出口或加压泵前安装,作为最终水质保障的“把关点”。

2. 仪器配置

技术原理:采用90°散射光法。

数据传输:通过4-20mA信号协议接入厂区SCADA系统,实现数据可视化与报警联动。

3. 核心功能

实时监测:连续测量浊度值(0.001~100 NTU范围),精度达±2% FS。

工艺调控:

当滤池出口浊度持续超过设定阈值(如0.3 NTU),自动触发反冲洗程序,减少人工干预。结合历史数据优化反冲洗周期(如从每8小时调整为动态调整),节省反冲洗用水30%以上。

安全预警:

若出厂水浊度异常升高(如>1 NTU),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并暂停供水,同时启动备用水源。

解决的问题与成效

1. 水质安全保障

出厂水浊度稳定控制在0.1~0.3 NTU,全年无超标事件,居民投诉率下降90%。

快速识别滤池穿透(如滤料破损或负荷突变),避免污染物进入清水池。

2. 节能降耗

反冲洗频率从固定每天3次降至动态平均1.5次,年节约冲洗水量约12万吨,电耗降低15%。

减少化学清洗剂(如次氯酸钠)用量,年节省药剂成本约20万元。 

3. 运维效率提升

替代传统实验室人工取样检测(每2小时1次),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监测,人力成本节约40%。

数据自动记录并生成报表,满足环保部门在线监管要求(如《水污染防治法》)。

技术扩展与创新

多参数集成:与余氯、pH仪联动,构建“浊度-消毒-酸碱度”协同控制系统,提升水质稳定性。

行业价值

该案例体现了在线浊度检测仪在市政供水中的核心作用:

从“事后处理”到“过程防控”:通过实时数据阻断水质风险,保障公共健康。

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:以精准监测推动水厂智能化升级,助力“智慧水务”建设。

 

此类技术同样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出水监测、饮料行业澄清工艺控制、制药行业纯化水检测等场景,是工业4.0时代液体质量管理的关键工具。

相关文章